一、什么是场景化设计
1. 什么是场景
了解场景化设计前,我们先理解什么是场景,在实际生活中以及各类词条中,对于场景的定义会有些区别。 百度百科,场景是电影或戏剧等艺术作品的场面,泛指人、空间、时间和事件构成的情境。 梁宁《产品思维30 讲》,将场景分为两个部分,“场”是时间+空间,“景”是情境和互动,当用户停留在空间的时间里,有情景并让用户产生互动,就是场景。 书籍《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场景是利用故事情节或者情境的叙述,通过叙事的手段方法设计用户目标的交互过程。


2. 什么是场景化设计
有了对场景的定义,那么就不难理解什么是场景化设计了。场景化设计就是结合我们的产品需求,通过场景化的思考方式,即场景五要素,针对不同的场景结合需求制定不同的设计目标。
二、场景五要素设计案例分析
场景不是凭空猜测想象的,它需要有上述提到的 5 个要素中至少 2 个以上才能构成一个情境,下面我们分别从人(who)、时间(when)、地点(where)、行为(how)和目的(what)5个要素在一些设计案例中的运用。1. 人(who)
1)千人千面 我们经常听到的千人千面,实质就是针对不同的用户画像,提供精准化的内容,比如头条新闻、微博推荐等,都是结合算法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


2. 时间(when)
时间也会有不同的类别,比如固定的时间点,或者周期性时间段。饿了么会根据不同时间点,推荐符合该时间的食物,比如在上午、下午、傍晚和深夜推荐的食物都会有一些差异。
3. 地点(where)
《春秋》写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地点会影响最终事物的性质和结果。 举个例子,美团会根据用户切换不同城市地点,结合当地提供的服务,智能推送用户可能会用到的功能。当你在上海,猜你可能会需要疫情相关的服务;当你在齐齐哈尔、海拉尔区,猜你可能在旅游,需要查路线;当你在西藏日喀则,那就没有服务了。
4. 行为(how)
行为是用户通过一系列手段,能够达到他们目的工具或方法。行为的手段有很多,我们拿界面设计举例,《交互设计精髓》有一个理论,界面的设计呈现,应当是无限接近用户的心理模型,而不能基于实现模型(也就是开发逻辑)。 当表现模型与用户心理模型无限接近,用户的行为也就会越顺畅,能够通过已有认知或习惯完成这个目标;反之,用户操作行为可能卡在了某个节点,或者没有完成自己的目的。

5. 目的(what)
在产品设计中,我们也称之为痛点或者爽点。它是一种需要,简单说就是要明白用户要什么。举个例子,因为最近疫情封控,我们需要做一款帮助大家做菜的产品,下面拿我和我老板做饭过程举例说明。 我老板的做法过程,第一,我要吃什么,甜的辣的;第二,我需要哪些食材;第三,配上精美的盘子,美美地拍上一张照片。我的做饭流程,第一,冰箱里有什么,什么菜快坏了;第二,这些菜大概组合能够烧出一道什么菜;第三,用一个大盘子盛,这样可以少洗一个碗。
三、场景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价值
有了上述对场景化的设计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场景更多思考的是用户需求。但是我们在做产品时,我们也会有产品需求,即我们要什么。通过对需求是否贴合用户场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洞察需求,梳理核心价值点;还能帮助我们理解用户,提升产品体验。
1. 洞察需求,梳理核心价值点
- 梳理需求:初期的需求往往比较抽象,以功能为导向,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场景化的方法,深刻地理解需求,梳理并挖掘产品的新机会和新功能点。
- 辨别真伪:通过场景化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哪些是真需求,哪些是伪需求。
- 主次矛盾:理清这些需求的强弱和先后,用户痛点的优先级,先解决和后解决哪些问题。

2. 理解用户,提升使用体验
1)理解需求 上述提到,需求和场景紧密结合的,不存在没有场景的需求,所以设计前一定要先分析需求的价值及合理性,同时对场景作进一步细化和拆解,以便能够输出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案。 2)了解用户 如果不了解用户的场景,单纯的纠结于界面设计,就像是盲人摸象,很容易陷入自己的胡乱揣测,导致设计出来的方案不一定符合用户的使用场景。 3)与用户共情 把自己变成用户,站在用户立场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特别是B端产品,企业采购产品是为了提高组织关系的效率,产品功能往往强大且复杂,设计师在面对众多的业务需求,会很容易陷入到产品的逻辑规则中,而忽略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感受。
四、如何进行场景化设计
理解了什么是场景化设计后,以及场景化设计的价值点后,我们再来看看场景化设计我们又当如何做。通过大量的产品设计实践中,我整理了常用的场景化设计设计步骤,如下 :
1. 列举场景
场景梳理的过程中,我们抓大放小,找到核心场景,并描述出用户的主行为路径。然后再对其进行分类细化。 便于理解,我们拿小明想要通过某电商平台购买一包虾条举例,主要流程:搜索→挑选→购买→配送→评价。
2. 通过场景挖掘机会点
有了上面对场景的列举和描述外,这一步骤就是针对这些细化的场景进行分析和预判,并发现其中的机会点。通过场景化去挖掘机会点,一般有两种方法:- 基于当前场景寻找机会点
- 通过对上一个场景分析,再结合当前场景预判行为,寻找机会点




3. 制定设计策略
在制定设计策略前,我们需要考虑达成什么设计目标,只有明确了设计目标后,才可以理性分析存在的机会点,思考选择什么策略去解决。 举例说明,我们想要提升淘宝搜索输入框的活跃度,通过用户体验地图(设计策略)在用户搜索中,增加热搜榜、XX促销……再通过上线做 A/Btest (设计策略)看结果数据。 最终我们发现,可以通过增加搜索推荐区域,针对那些不知道搜什么的用户、或者想要随大流的用户,通过一些热搜词汇来可以提升输入框的活跃度。

4. 效果验证
效果验证就是需要通过一些度量指标,验证我们设计的结果如何,比如上述搜索举例,验证的指标就是搜索效率是否得到了提升。 效果验证的度量指标需要结合我们的设计目标,上线后的方案这些指标是否提升或者降低了,是否和我们预判的行为一致。指标标的设立也和产品的特性有关,比如B端的产品常常关注效率等指标,是否缩短了操作流程,降低了用户认知等;C端产品更加商业化,通常会用一些市场化指标,比如用户增长、转化率、GMV等。
五、结语
回顾本文,不能发现,场景化设计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需要我们考虑清楚人、时间、地点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下,用户会怎么想,以及他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孙子兵法里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如果我们在设计时,也能够因地(场景)制宜,再通过制定合理的设计策略来引导用户,那么最终的设计目标也将会事半功倍。声明:本文由网站用户香香发表,超梦电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