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单”算是外卖APP中的一个高级功能了,当用户凑不够起送费或者想追求更大力度的满减优惠时,可以邀请身边的好友一同拼单。在本文中,我将展示对美团外卖拼单流程进行Re-design的详细过程,设计的目标是提升拼单功能的使用率和任务完成率。


一、什么是“拼单”
拼单是多个用户共同完成一次外卖下单流程,这些用户包括一个发起人和数个拼单人。 发起人在商户详情页可以选择“拼单”,向微信好友发送拼单邀请链接。而拼单人则接受邀请,在微信外链中点餐。最终,所有参与者选择的菜品由发起人统一提交、结算和支付。

二、业务需求: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不久前,艾媒咨询发布了最新的外卖市场监测报告(《2018上半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监测报告》),它为我们勾勒出了外卖行业最新的市场背景。- 市场规模与用户规模增率放缓,市场更加接近饱和。

- 美团与饿了么的竞争更加焦灼,双方开启了集团生态对抗,且关注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 用户对价格敏感而粘性较低,满返政策、红包、运费都会影响用户选择商家以及外卖平台。调查显示:在没有红包或优惠券的情况下,约一半的受访用户会流失到其他平台。
三、用户需求:两种身份,两种体验目标
一个完整的拼单任务,需要由“发起人”、“拼单人”两种角色共同完成。 他们的用户画像如下:
- 已经中午11点了,Lily想着要赶快点餐,不然赶上高峰的配送时间,就不知道几点送到了。她找到一家感兴趣的日料,看到满100减30的优惠,觉得可以尝试拼单凑满减。
- Lily进入拼单,把邀请发给了关系不错的同事阿花,可是阿花回复说已经和别人约好去外面吃了。Lily想着多问几个人会比较好,于是把拼单邀请发到了100多人的工作微信群里。
- 等了一会儿,已经11点10分了,还没有同事参与拼单。Lily有些急了,她想着要不然一边等,一边看看别家吧,万一凑不上就点隔壁锅贴,配送也是挺快的。她点了“后退”,这时弹出了一个弹框,提升“退出拼单,不会保留此次拼单内容”。
- Lily犹豫了一下,没有取消拼单,决定再等最后五分钟。但为了防止吃不上饭,她点开了另外一款外卖app,把备选的锅贴放入了购物车里……
- 11点15分,小明看到了部门微信群里Lily发的拼单邀请,他正好想吃日料,于是开心地选了拼单。但一边等一边想,“我和Lily也没有那么熟呀,拜托她帮我领饭好么?她不会放我鸽子吧?”

四、“拼单”任务中的两个本质矛盾
拼单是一件有点麻烦的事,尤其是发起人,要付出组织张罗的精力,要垫付所有人的费用。但还有一项成本,是更加隐蔽、更容易被人忽视的。那就是“等待”本身的时间成本。在点外卖这个场景下,用户需要的是即时满足,而“等待的时间”是非常昂贵的。 由于“时间成本”这个因素,“拼单”这个流程中存在两个本质的矛盾:- 更高的拼单成功率,对应着更生疏人际关系。若发起人想要追求拼单成功率,他需要邀请尽量多的人,很可能不再是亲密朋友,而仅仅是单位大群里的同事。随着人际关系更加边缘,一些风险随之产生。
- 在不受道德约束的情况下,发起人为了追求自己的成功率,可能让拼单人的利益受损。若发起人“极度自私地”追求拼单成功率,他会一边邀请拼单,同时不放弃其他解决午餐的机会。比如:到点没有凑够足够的满减,就立刻取消拼单出去吃;甚至同时开多个拼单(如果允许的话),只提交其中的一个。于是,其他已经参与进来的拼单人被放了鸽子。
五、竞品分析:不同产品的对策
我梳理了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三款app的拼单流程,发现在制定“拼单”规则时有两种不同的策略。


- 一方面,发起人用户从店铺退出后,就再也没有途径快速地进入拼单页了。用户极有可能会在浏览过程中迷失或忘记拼单的存在。
- 另一方面,百度外卖的逻辑事实上允许了同时开多个拼单的情形。一个自私的发起人完全可以一次发起几家店铺的拼单,最后选择一个下单。若这种“自私”成为主流,那么拼单人的用户体验将会极差。久而久之,发起人与拼单人之间的信任破产,“拼单”功能整体的使用率、完成率都会进一步降低。

六、优化方案探索
回到对美团外卖拼单功能的优化上。有没有一种方案,能够即维系美团外卖当前的业务规则(一次仅能发起一个拼单),又让发起人有更大的自由度呢? 我认为是有的,我们的努力方向可以如图所示:



结语
“拼单”是一个典型的涉及多种角色,且角色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任务,在对这样的任务进行设计时,如何在多种角色的利益之间进行权衡,让所有角色都有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就是一件很有值得研究的事了。声明:本文由网站用户香香发表,超梦电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