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业绩。数据显示,京东集团在第三季度净收入为2435亿元,同比增长11.4%,超过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其中,净服务收入为465亿元,同比增长42.2%,占净收入的比例达到19.1%,创历史新高。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同比增长67.8%,占物流总收入比例接近七成,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保持双位数同比增长。
京东从成立伊始,就是实体经济的一份子,并不断开放自身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技术,织起了货网、仓网、云网并深度融合解耦,实现“三网通”,不仅保障自身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还带动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
把供应链打造成价值链,助力优质产能和消费升级正循环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推动供应链数智化协同,帮助制造业全面提升运营水平,实现精益生产和质造升级也是京东长期以来思考的命题。
作为京东集团链接上游生产和下游消费的重要桥梁,京东自有品牌业务始终以优质产品为导向,致力于推动优质产能和消费升级正向循环。
京东自有品牌的初心是通过产品定义的数字化、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库存管理的线上化以及渠道销售的精准化,进而推动制造业供应链的全流程现代化,帮助产业端降本增效提质的同时,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把供应链真正打造成价值链。
2022年京东11.11期间,京东自有品牌正式启动产业带“百大质造工厂计划”,未来三年内,将着力打造超过500个产业带品质示范工厂、推动工厂销售额增长超600%,为合作伙伴提供更稳定和长久的供应链服务,助力特色产业带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工业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数字化服务闭环
产业链、供应链是工业制造业的重要命脉,也是工业企业运营的基础保障。目前,数字技术价值在供应链场景中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不同于生产设备的管理更多聚焦于厂内管理,供应链的管理需要对接大量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更加考验工业企业的厂内厂外协同能力。
作为京东集团旗下专注以“供应链+技术+服务”助力工业产业发展的业务单元,京东工业以采购管理为切入点不断向供应链各环节延伸,打造了覆盖供应链全链路的数智化技术服务,能够帮助企业改造供应链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盘活产业资源、提高韧性。
截至目前,京东工业服务了超过6000家的大型集团企业客户,覆盖工建、制造和能源等领域,其中包括近四成世界500强企业。
京东工业围绕商品数字化、采购数字化、履约数字化和运营数字化进行了广泛布局。在商品数字化方面,持续打造墨卡托标准商品库,通过统一产业链的“话语体系”解决目前产品参数混乱、行业属性不全等问题。
在采购数字化方面,京东工业也推出了多元产品矩阵,为全量企业提供专属采购解决方案。在履约数字化方面,推出了前置仓、移动仓等多种基础设施,确保“最后一公里”交付质量;运营数字化方面,通过智能结算、智能客服、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保障供应链落地,打造数字化服务闭环。
构筑供应链智慧大脑 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高端化,离不开以云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的支撑。如果说云技术在消费互联网的核心价值是解决高并发问题,在产业互联网则需要解决产业复杂场景高效协同,数智供应链将成为支持产业超复杂协同的关键引擎。
京东云数智供应链正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京东模式带入千行百业,聚焦产业超复杂协同,快速应用在交通物流、数智能源、数智零售、汽车服务、央国企、数智金融、产业互联、乡村振兴、零碳园区、城市十大产业场景。过去一年,京东云服务超95%的大型央企、近100座城市、2048家大型企业、914家金融机构和超207万家中小微企业。
此外,京东智能供应链也运用运筹优化、深度学习等AI技术,实现了千万级自营SKU在复杂供需场景下的精准预测、智能决策以及高效协同,帮助京东库存周转降至近30天,全球领先。
京东C2M智造平台已经与超过3000个品牌达成C2M合作,通过深度参与产品研发与设计,可以帮助制造工厂节省75%的产品需求调研时间,新品上市周期比以往缩短67%。
作为新型实体企业,京东始终坚持“从实体中来,到实体中去”,依托自身实体场景中所沉淀和淬炼过的技术和能力,将继续生动诠释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增量场。
声明:本文由网站用户竹子发表,超梦电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