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抗经济周期性产品 反而成为用户需求最大公约数 “业绩又创新高。”优衣库似乎对这个形容见怪不怪。 在疫情反复的这三年,很多消费者选择捂紧了钱包。而优衣库的新品上市、铺天盖地的宣发、各大博主测评似乎未受影响。 不管是不限年龄的基本款,还是主打科技面料的摇粒绒、HEATTECH系列,似乎有具备“抗经济周期”的属性。 每个诞生于经济下行期的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过冬方法。对优衣库来说,这个保命技能就是优质的基本款。 优衣库诞生于1984年,赶上日本经济增长的尾巴,接着便迎头撞上日本地产泡沫破裂后的20年。 彼时的日本社会经历了消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简的百年巨变。按照日本作家三浦展的《第四消费时代》描述,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消费时代(1912-1944):西方化的商业社会雏形; 第二消费时代(1945-1973):以家庭为单位的大众消费; 第三消费时代(1974-1995):以个人为单位的个性消费; 第四消费时代(1996年之后):“返璞归真”的简约风起。 在优衣库诞生的80年代,日本经济正在经历增速的换挡,由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转至低速发展阶段。 1970年日本GDP超越西德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与苏联,经济符合年均增长率15.53%(1945-1973年)。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日本经济增速整体放缓,次年变成负增长。1974-1995年,日本GDP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59%。


02
“我们没有工厂,但我们的意志能明确 传达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不管在任何地方,基本款这种高性价比的市场早就卷出新高度——去批发市场就可以看到,基本款的现状是款式高度雷同、价格一压再压、SKU海量。 仅凭基本款和性价比,做大做强后的优衣库应该是城郊批发市场四季青的同行,而不是Zara、H&M的对手。 优衣库的另一个杀手锏是把基本款做成经典款。 为此,早在90年代,柳井正在管理模式和产品研发上做了两手准备。 1998年,柳井正看到基本款的同质化、低质量的问题。柳井正认为“如果优衣库只是碰巧因为便宜才大卖,那优衣库就没有未来可言。”为此,优衣库开始逆天改命。 如果说创业伊始,优衣库还是一个通过自助式购物和低价商品而崛起的经销商,柳井正想要的是优衣库有自己的品牌、设计和生产工厂。 如何从经销商转型为品牌商? 柳井正的想法是:首先,向所有生产厂家下单定制单品。也就是一件衣服,从款式设计到材料选择、到生产数量、到价格设定,都由优衣库来制定,这样让生产厂家变为纯加工工厂。 第二,转型为SPA(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模式,即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经营模式。这个模式由美国服装企业GAP提出,之后由优衣库运用并推广,是一种从商品策划、制造到零售都整合起来的垂直整合型销售形式,强化高性价比产品优势。 第三,ABC改革,即“所有(All)、更好(Better)、改变(Change)”。包括:提高生产集中度,将原来的140家工厂缩减至40家,然后加大每家工厂的生产量,提高产品质量;优衣库直接负责生产、企划和销售;缩减每个季节的商品品种,将原本的400个品种缩减至200个以内;及时反馈数据,包括门店的销售数据和工厂的生产数据等。 ABC改革的要求不是技术上的创新,而是精益求精,将优势资源集中到优势产品上。 什么是优势产品?就是基本款+高科技。 优衣库在商品开发上倾注极大热忱与执着,一个依仗就是日本高水平的纤维技术。 比如优衣库与东丽集团的“次世代原材料开发项目”,十分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力求开发出“应该有却没有的商品”,比如白色防透布料、防紫外线布料等。项目组会同时跟进30~40个主题,能实现量产化的不过一两成而已。 HEATTECH温暖内衣的发热科技、Ultra Light Down羽绒服的轻盈便携、AIRism内衣科技面料的速干顺滑、KANDO PANTS裤子的百搭,以及Dry-EX的快干科技面料,这些优衣库最引以为豪、有科技含量的系列,也是优衣库和东丽15年合作的主要成果。
03
500个SKU、深度库存 是对产品的极度信心 在基本款保命的前提下,优衣库还要依靠爆款突围。 在科技感之后,优衣库频频跟经典IP、潮牌、奢侈品设计师合作推出联名款,“时尚”成为优衣库的另一个关键词。 以“技术公司”自居的优衣库早年便已经开始联手Jil Sander、高桥盾等设计师。 比如今年继续发布的UNIQLO U,就有“升级基本款”之称,来自爱马仕前创意总监Lemaire之手。 相比于Jil Sander的+J系列,UNIQLO U更加大众化,试图消除高级成衣和普通服装之间的隔阂。 UT系列则联手任天堂、《周刊少年Jump》、CAPCOM、美国的暴雪、迪士尼等公司旗下的游戏、动漫IP。 街头艺术也在优衣库的考量范畴,并被优衣库视为“向年轻人传达酷”的机会。优衣库x KAWS联名的限量T恤和托特包曾引发“格斗式疯抢”,电商网站开售3秒便售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优衣库的产品策略,简言之就是守正出奇。 首先,优衣库拥有不断模糊行业、模糊年龄甚至模糊性别的设计理念,这与大行其道的品牌理念背道而驰。 说起营销战略,首先就是明确自身的STP——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市场定位(Positioning)。在市场细分的过程中,进行目标市场选择,最后决定如何与竞争对手区分,由此确立竞争优势。 这些策略来自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但在过度消费成熟的日本市场,优衣库不仅没有锁定市场、目标人群与定位,从结果看,它似乎否定了“为商品差异化而存在的市场营销”。 正像一个德国日裔说唱歌手Blumio在名为《UNIQLO》的单曲中唱到:“我的T恤是普拉达,鞋子是古驰,外套是纪梵希,可‘打底’永远是优衣库”,着实描述了很多中产以上对优衣库的态度。 其次,优衣库贯彻了“少品种、多库存”的经营策略策略,每一种商品都是至关重要的。 优衣库在每一季度投放的新商品数不过500种,与其他自有品牌服装企业(ZARA、H&M)相比,优衣库的商品数还不到竞争对手的十分之一。 而且研发投入大,“我们的价格很实惠,但我们的过程很奢侈。”优衣库大中华区CMO吴品慧表示,优衣库很多产品都在原有产品上进化,生产周期大概要12月,包括市场需求调查、商品计划、设计到生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优衣库并不便宜。2008年发售的“可机洗毛衣”,从项目确立到完成,耗费两年时间。 第三,在守正的基础上,优衣库依靠联名UT系列,屡屡出奇制胜。 沉迷二次元的年轻人可以千方百计从日本代购那里搞到一件漫威UT,热爱时尚的女孩子会争相抢购前爱马仕创意总监Lemaire的摇粒绒外套。 而Lemaire、村上隆、KAWS这些有钱人的“时尚”,正在以一种“奢侈品平替”、“便宜又好用”的姿态出现在优衣库。 低调、科技、时尚的风格,让优衣库打破圈层——月薪五千可以穿,月薪五万也能穿。04
优衣库会在中国“失宠”? 尽管财报喜人,但优衣库面临的冲击一点都不少。 比如2021年双11,优衣库虽然守住了TOP品牌榜第一,但在天猫服装各品类销售榜单上,优衣库只镇守住男装榜单的第一位,女装被ITIB反超,降至第二位;内衣则落在国产新兴品牌Ubras、蕉内之后,排在第3位。 当然,优衣库面临的冲击不止这些。 首当其冲的是国有品牌的崛起。 今年双11第一波预售,内衣/家居服品类中,蕉内超越Ubras登上榜首,优衣库位居第三;在女装、男装两个品类中,优衣库超越波司登重登男装、女装两个类目的榜首,但销售额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这些国产品牌在线下也开始进攻,比如内外目前已经在全国23个一二线省会城市开出了近100家门店;Ubras当前的门店数在10家左右;蕉内于2020年底在深圳开了首家门店,上海首个门店也于2021年9月26日正式开业。 “廉价的基本款,在国内的供应链环境下,是最不缺的类型。”有服装从业人士认为。 第二,品牌老化,缺乏爆款。 优衣库最早做联名。这些联名款虽然仍以优衣库的风格为基调,但让消费者们接触到了大牌设计,尝到奢侈品的“味道”。可以说,联名服饰间接满足了青年群体对奢侈品的渴望。 但当下,曾非常受欢迎的UT系列,貌似没再有此前那么大的“动静” 。 在联名中,选择IP至关重要。与此前卖得火热的设计师联名款服装不同,近期优衣库主推的联名系列多是漫威、樱桃小丸子、小黄人、linefriends等IP,虽然都为联名,但路线有所不同。 有专业人士指出:“设计师联名款往往更有定制性、稀缺性,卡通、动漫、影视的稀缺感、限量感就相对会差一些。” 而且联名方法也被其他服装企业学习。 第三,悄悄涨价。 走到优衣库门店,曾经300元以下的衣服在店内随处可见,现在随便抓一件,都是599这样偏高的价格。一件外套699元,实在不符合优衣库“59一件的T恤,99一件的衬衫,129一条的休闲裤,299一件的羽绒服”的大众认知。 早在2020年,#优衣库悄悄涨价#的话题都曾经登上微博热搜。 对此,优衣库方面回应称,“商品没有涨价,只不过是增加了中高端产品的占比。” 在2021年,优衣库还经历了日本降价,而海外不降价的差别对待。 迅销集团解释,“受到疫情的原因,很多顾客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公司决定将继续以消费者负担得起的价格出售产品”。05
“教父”情节: 只有柳井正才能定义不同时期的优衣库 尽管竞争正在激烈化,但这不妨碍柳井正又又又成为日本首富。 2022年9月,《福布斯日本富豪榜》发布,柳井正及其家族以236亿美元身家登顶日本首富。这背后是讯销集团的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其营收、净利润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长61%,业绩创下近年来新高。 回到优衣库发展,柳井正是无可置疑的灵魂人物。 早优衣库成立伊始,柳井正就从祖传的男装西服品类转型休闲品类,逻辑是经济下行期的产品开发逻辑是做“生活必需品”。生活必需品拥有“抗经济周期”的属性。 在极度成熟的日本市场上竞争,柳井正认为,要给消费者有原因的便宜,也就是在便宜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购买理由。 柳井正并不认为商品本身具有多大的吸引力,他认为决定购买的关键反而是商品的形象或是各种信息的价值,“不断向外主动发送信息”才是今后服装零售企业的要点。所以在柳井正眼中,“服装就是信息”。 服装有哪些购买理由?柳井正认为,通过“服装”所表现的信息是“时代感”“社会需求”“生活方式”“生活必要需求”“潮流”“时尚”“穿着感受”“搭配”“风格”“设计”“材质”“功能”“舒适度”。这样才能发现“人们为何需要这种产品”的理由,即发现产品新价值的发现。 而一旦加入“发送信息”这样的思考(而不是只重视流行),优衣库有了重组服装企业的可能,创造出和以往截然不同的分类。 在优衣库的发展过程中,柳井正跳出制造业、服装业、零售业这样的传统框架,将优衣库定义为科技企业,竞争对手是苹果等科技公司,而不是GAP、Zara等服装公司。 柳井正认为,苹果公司就没有被以往音乐行业和手机行业的秩序所束缚,他们开发了iPod、iPhone,还创造出了在线音乐销售、智能手机等一系列新市场与新产业。优衣库也同样,没有被过往服装传统所限制,而是一直创造新市场。 同时,柳井正认为实体零售行业不会消亡。他认为即便电商渠道能够让品牌获得更多关于消费者的信息,但并无法得知消费者在看到产品时的真实反应,而这对品牌发展而言非常重要。 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优衣库依然坚持在日本东京和横滨开设3家大型新概念门店。其中,横滨店整体零售面积达4000平方米,东京的两家新店则主打线上线下联动的全渠道概念,并特别为迅销集团推出的穿搭APP StyleHint开辟了首个专属的零售空间。 通过StyleHint APP,消费者可以上传自己喜欢的搭配,在优衣库和GU品牌中搜索类似款。新概念门店未来会进一步在日本推广,以唤醒年轻一代对优衣库的新鲜感。 2022年,优衣库在三里屯开设首家“复合式明日生活馆”,里面有为中国消费者特别企划商品、优衣库黑科技王牌商品、服装设计的“沉浸式科技艺术展”,设立了中国大陆首家生机花店,还推出北京首家UTme!定制工坊,同时UT世界文创“博物馆”首次登陆北京,并进行了与清华学子共创的“生生不息”巨幅手工苗绣的门店首展。 “虽然疫情使国家和国家之间似乎呈现隔断分裂,但我觉得通过服装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柳井正解释,“我希望大家了解优衣库是这样的一个企业,不仅是单纯的技术创新,因为服装不仅是一个工业产品,它是有情感的,能够展现情感和绿色环保性,不能光靠科技,里面需要有艺术和文化。我们的’Art&Science(艺术与科学)’以及’Made For All(造服于人)’是为所有人提供有新价值的最好服装。这是我们的理念和目标,我们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的。”声明:本文由网站用户竹子发表,超梦电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