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斯拉的成本控制:特斯拉的成本控制,是目前车企中表现非常突出的。
◎ 规模效应
首先是规模效应给特斯拉带来的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使得单台车摊销的成本控制得很好。特斯拉预计2023年的总产能可能达到200万以上,又可以进一步地跟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谈cost down(压低成本)了。


◎ 从电子部件来看
我们看到特斯拉在做了大量的定制化设计,并且在核心芯片上采用自主设计;不仅减少大型芯片供应商影响,同时还不用考虑芯片通用性,从单个芯片的成本来看,还是有一些品价比。
◎ 在制造技术方面
特斯拉从2020年开始导入一体铸造技术,将原先通过冲压等工艺生产的80个零件集成为1个铸造零件,制造成本降低40%。随着量产规模的扩大,车身成本更是是不断降低。● 特斯拉的销售模式
特斯拉开创了直销模式,取消经销商,使车辆的销售成本能降低2.5%-7.5%。在销售公司端,边际贡献率可提高2%左右。 直接的定价机制,还可以减少折扣和销售激励力度。因此特斯拉可以充分使用这4.5%-9.5%的销售层面的差异,来打价格战。●特斯拉的产能利用率
随着产能的提高,特斯拉面临的问题变成了产能利用率。产能利用率越高,成本越能控制在低位;反之则对控制成本不利。 上海工厂的产能现在每个月有10万往上,如果实际生产量达不到产能,反而会拉高成本。● 主销车型的产品生命周期
最后,我们还要看到,虽然特斯拉不断在技术层面去改进,比如热泵和最新的娱乐系统的导入;但是对中国消费者而言,Model 3是一款不折不扣的老车,Model Y也是一款有年头的产品。降价也是老款车型合理的选择。

◎ 需要表态:Elon Musk分心推特以后,需要对特斯拉的进取心表态。
特斯拉的转折点,确实是从Elon Musk提出购买推特以后的,在特斯拉的股票不断被卖出的过程中,外界的质疑的压力持续积累,Elon Musk需要让全世界的投资者确认,他的工作重心回到了特斯拉。

◎ 经济预判
全球汽车市场,从供应紧缺到供应充分,价格下降是必然的。率先降价,反映了Elon Musk对于经济和需求的预判。事实上,他不止一次通过数据洞察了欧美经济的衰退可能性,他的前瞻策略,让特斯拉在经济衰退之前,储备足够的订单池。◎ 抢跑
最后,特斯拉降价的市场,是压力最大、订单池最少的地方,也就是最需要抢跑的地方。过去几年的芯片供应危机,使得汽车生产受阻,汽车车价格被人为拉高了。随着通胀和汽车芯片供应恢复,车企会进入加库存的周期,现阶段是特斯拉抢跑的好时机。
●对于中国电动汽车的同品类的影响
特斯拉的这一波降价(Model 3起售价变为22.99万元)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消费者购车观念的动摇——原本大家认为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具有更高性价比,特别是15万以上的产品,都会和特斯拉做比较,到底在续航、加速、配置、外观和内饰、智能化水平上具备优势,特斯拉就是细分市场上最有名的对标产品。现在这个对标产品,技术没变,价格却降了。

● 对同价位的合资燃油车的影响
对于同价位段的燃油车来说,合资车胜在品牌的知名度,比如丰田、本田和大众的产品上,在技术、保值率和售后等方面有成熟的优势。但是随着特斯拉下探到这个价位段,确实对合资车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对全球车企的电动汽车上量的影响
从全球范围来看,特斯拉缩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特斯拉的这一轮降价,确实凸显了自己有能力把竞争白热化。我们中国车企一直处在红海里面没感受,但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处在非充分供给下,车型平台迭代慢,产品设计也慢,确实是有点跟不上。 —————————————————— 最后我们想说:特斯拉降价是一个大事件,对于电动汽车的定价产生了非常重大的作用,用户可以不买特斯拉,但是买电动汽车的用户一定会跟特斯拉去比,这样整个电动汽车产业的格局会带来重大变动,全球已经开始了价格战。 我们觉得特斯拉这波能降价,是自己的产能和成本优势在这个点上充分展示出来了,这会让不少没有持续投入能力的车企直接出局。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考验了车企的运营能力,也对车企对节奏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继续留在牌局上,需要有足够的积累和底牌才行。声明:本文由网站用户超梦发表,超梦电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