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调研,找产品价值:规划前期与产品策划思路一致,都是要先通过市场调研、竞品分析、客户调研等去分析并进行产品定位。
- 竞品分析,找产品定位:经过调研后,需要在明确市场行业下,结合同行业竞品,与客户痛点,明确产品定位、产品能解决的根本问题,以及产品对于企业客户的核心价值。
- 产品设计,找产品功能:在明确产品定位后,由于企业客户业务的独特性,我们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去做对口的流程分析,便于更贴切需求的产品设计。产品设计需要输出两部分,一部分是面向内部的产品方案,关注点在于产品设计与运营;一部分是面向外部宣传的方案,关注点在于与企业的业务契合以及赋能。
- 项目上线,找产品反馈:在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下,定期获取优化诉求,从而加深客户粘性。同时运维团队确保产品的使用稳定性。
一、产业互联网运营岗的职责有哪些?
产业互联网是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工具,将传统产业线上化的同时,链接产业链各参与方,整合产业链资源,串联产业前中后端、形成线上产业闭环生态。 因此,互联网运营和产业互联网运营,虽然本质都为运营,但其工作内容和运营手段确是千差万别。 虽然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运营只是在用户人群上不同,但由于用户的需求和对价值的期待不同,导致了我们所要用到的运营手段也有很大差异。产业互联网的运营人员实际就是用户运营,而产业互联网的运营人员往往与用户本人很熟知,不但需要了解本人,还需要了解与用户相关的人(如:企业同事)及生意相关的人(产业上下游)。 譬如,近年来 SaaS 产品的持续升温,产品种类不断增加,针对客户和业务的精细数据分析能力,就成为了一名产业互联网运营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除此之外产业互联网的运营,还需要真正懂自己的客户。如果缺乏行业的专业度和深度,是没有办法在传统的链条上做优化的。 产业互联网本质是供应链优化的过程,是让资源重新找到最合理的配置,消灭信息不对称,提升行业的效率,创造出增量价值,从而加速产业经济的发展。 产业互联网产品运营的目标是提升产品的销售额。渠道拓展、客户维护(服务)、品牌建立、口碑传播以及内容投放等,都是帮助产品提升客户满意度。 产业互联网的运营岗,如何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做大做强平台,并与产业进一步结合? 首先,我们来看看产业互联网运营岗的三类角色以及具体工作内容:- 市场运营(又称业务运营):主要工作内容是以marketing为手段,通过花钱的不花钱的方式,进行对产品的一系列宣传,曝光,营销等行为的干预手段。
- 平台运营(包括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主要工作是与用户沟通,维护用户喜好,获取用户反馈。根据用户所需产出高质量的内容,刺激有相同想法的用户,进行互动交流并沉淀行为数据。
- 商务运营(又称BD、销售):主要工作内容是与意向客户洽谈合作并售卖产品。商务运营角色通常是传统企业比较常见的运营岗。他们存在的价值就是获客及留住客户。
- 产品越轻,越偏工具型;客户颗粒度越小;客单价越低;销售成交越短频快;交付越轻;客户成功模式越偏线上和偏运营。
- 产品越重,越偏管理型;客户颗粒度越大;客单价越高;销售成交周期越长;交付越重;客户成功模式越偏线下和偏轻咨询。

- 业务初期,产品从0-1时,运营需要做的事情更多是针对某一具体业务场景试水。快速获得反馈进一步了解市场,完成最低成本的投入和尝试。
- 业务中期,业务逐步开展起来用户也逐步开始使用产品,运营要做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更多的线索,跟进线索的转化过程,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快速反馈给产品部门进行迭代优化。
- 业务发展期,用户快速增长,企业开始盈利,这时运营要做的就是协助产品持续打磨产品细节。因为因为发展迅速,用户规模上来后,必然会暴露出新的需求,新需求需要新的产品功能来满足,自身功能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我们与外部合作。
- 业务稳定期,销售已经有大量稳定的客户积累,有稳定持续的需求来源,这是运营需要做的就是守住阵地,服务好销售打下的天地。让我们的客户开开心心赚钱,快快乐乐传播。
1. 职责一:帮助产品传递核心理念
消费互联网产品满足的是“用户需求”。个人用户的需求相对产业互联网来说会简单许多,没有复杂的业务流程,只在特定场景下产生特定需求。 产业互联网产品满足的是企业的“业务需求”。产业互联网产品从设计源头就应该立足于解决用户的“业务痛点”。如果说产品和用户是运营的基础与核心,那么增长、营收、和规模化则是运营的目的以及方向。 用户是整个运营体系的核心,一切围绕用户的行为和意愿进行,我们通过对用户的互动以及行为观察和分析,建立起用户画像,甚至是关系上的紧密联系。 产品教会运营如何用系统,如何告知用户哪里有问题。 运营要弄懂产品设计的基本逻辑,并且整理用户能明白的话术。 连接产品和运营的工具,可以是“需求看板”。“需求看板”用于管理项目进度,产品规划及运营规划。在“需求看板”中,产品经理需要定期梳理已有功能及开发中功能,并且维护上线版本及说明。2. 职责二:辅助产品应用于市场
在产业互联网有这么一句话:“即使再好的商业模式,再好用的产品,倘若运营做不好,就没有源动力”。 运营在教会市场如何向用户推广产品之前,首先需要先弄懂你需要运营的对象是谁。面对不同的对象,运营策略是不同的。 弄清楚运营的对象之后,推广产品的时候,市场向运营反馈用户真实声音,并且弄懂销售“卡”点。通过这一过程可能存在多次教育,反复沟通的可能性。要求产品和运营需要密切配合,最终达到产品能被市场接受,并且服务好我们的运营对象。 产业互联网的运营核心工作即:在线产生链接、链接产生数据、数据产生智能,形成数据智能营销运营体系。 运营对于产业互联网产品的宣传点需要更加聚焦,结合整个市场的痛点后,抓住某个需求点放大,将自己的产品作为解决方案展现给决策者。通过新媒体传播的产品,直接面向终端,在用户使用后心里价值感受超过预期值,则会自动开始形成良好的口碑,树立起正向的品牌。 除此之外,产业互联网产品要注重线下推广,多举办、多参与线下讲座或沙龙,因为参与这些活动的人通常是管理者或项目负责人,这就为展现自家产品带来了机会。二、产业互联网运营怎么做?
聊这一小节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消费互联网时代,什么是运营?运营人员具体做什么? 产品运营一定是立足于人的,协调好线下与线上的人的工作。 产业互联网产品如何运营? 建立一套以在线化为主要依托的用户运营体系,包括用户激活、用户转化、用户价值最大化的用户运营体系。 产业互联网的运营实际做的就是提高客户价值。客户终身价值决定你的产品成本、产品定价以及客户体验。客户的生命周期,决定你的服务模式,包括服务时长、服务频次、服务形式。 我们知道产业互联网之下,不运营则无连接。当你有好的产品、好的内容后,都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新手段去做好运营,让你的产品、你的内容素材与你的消费者发生更多互动,产生更多连接,让他们进一步使用,让他们停留、关注、转发等等。因为只有链接之后才可能有商业变现的可能。- 产品经理:负责把产品“想”出来;
- 研发测试:负责把产品“弄”出来;
- 运营:负责把产品“用”起来。
1. 善于运营线上流量,实现裂变价值
产业互联网的产品设计必须加入运营思路,应该注重服务及运营模式相结合的解决方案。产业互联网的产品经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即教会运营人员如何用系统。 在产业互联网平台,产品经理要注重对业务的理解,痛点难点的挖掘,理解运营模式,考核要加入运营指标,这样才能在设计之初就有运营思维。 通过产品功能的培训,让运营人员熟悉产品功能点能解答用户(客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产品功能培训的过程,运营人员需要弄懂产品设计的基本逻辑,并且整理用户能明白的话术。能更好的帮助产品经理将产品的关键点一层一层传递给用户(客户)。 接着聊聊产业互联网时代,什么是运营?运营人员具体又需要做什么?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产品,通常就是我们所指的产业互联网产品。产业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和实现过程,通常会遇到过程不清晰,却一直想弄的清晰的问题。 那么如何使其清晰?是否业务指标等于产品目标就是目标清晰了呢?其实不然,产业互联网的产品由于所在业务不同,其业务指标及考核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业务目标会导致产生不同的产品目标,因此,不能笼统的说当业务目标等于产品目标后,我们的目标就清晰了。 并且运营模式的设计并不是简单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产业互联网的产品设计更多的是提倡提效性思维。所谓提效性思维,即为,把能服务好客户的一批人服务好,关注他们的痛点,解决他们服务客户的专业性差的问题,解决他们服务客户的销量低的问题。逐步将商业模式归纳总结并清晰化,从而实现平台辅助业务提效的目标。 那么提及到提效性思维,我们就看看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运营人员与产品经理如何分工? 在我看来,产业互联网下的产品和运营,应该是先合作再分工,通过改革来以达到提效的目标。2. 合理运营线下用户,改善业务流程
完成从产品到运营的友好过渡之后,运营人员就需要进一步将产品传递给市场人员。如果产品上线后运营效果不好,那就说明前期的市场调研没做好,没有找到精准客户。没有很好地帮助产品经理把产品价值传递给客户。 那么如何向用户推广产品市场向运营反馈用户真实声音,并且弄懂销售“卡”点所在呢? 首先学会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如何结合呢,可以分两步实现。- 从线下到线上。这个过程包含前期调研、客服反馈、运营反馈三个重要步骤。
- 从线上到线下。过程包含销售“卡点分析”、产品手册制作以及上线培训。
- 核心功能点
- 重点关注点
- 学习视频(动态)
- 基于产品手册,录制的有声说明影像
声明:本文由网站用户竹子发表,超梦电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