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供应链是什么平台?海豚供应链平台简介

如果说亚马逊在电商领域建立了帝国,利用竞价排名机制,让商家付费,Shopify 则正在利用独立站武装叛军:中小商家只需要从 Facebook,TikTok 等平台上购买流量,并让用户完成购买,其他所有事(包括店铺维护、物流、金融、仓储配送等)都由 Shopify 负责。

这意味着中小商家不再需要依赖亚马逊这样的中心化电商,也能够建立自己的店铺和品牌 , 形成自己的流量池。据 eMarketer 数据,Shopify 2020 年占美国所有零售电子商务销售额的 5.9%,仅次于亚马逊 37.3% 的份额。截至发稿,Shopify 市值接近 1400 亿美元,是全球第一大独立站。

在中国,和 Shopify 模式最相似的是 SaaS 服务商有赞,但距离 Shopify 最近的,可能是行云集团。

1

从服务代购、微商做起

对接上游供应商与下游中小商家

与 Shopify 不同的是,行云从进口电商供应链起家,正在扩展海外独立站,从后往前打,而 Shopify 则在帮助了 175 万中小商户建立独立店铺之后,开始逐步提供供应链服务,即从前往后打。

但从交易规模,用户体量来看,行云仍处在起步阶段。据财报,2020 年 Shopify 总收入 29.295 亿美元,近 7 成来自金融、支付、物流等非 SaaS 商业解决方案。行云去年平台交易额为 230 亿元,今年目标达到 400 亿元。

行云平台对接的是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中小商家。消费者在中小商家下单后,这个订单被行云匹配给上游供应商,运输、仓储、申报关税等履约服务全部由行云完成,货品直接从上游供应商一件代发到消费者手中。

海豚供应链是什么平台?海豚供应链平台简介

(图:行云供应链平台 “行云货仓” 产品界面)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行云集团于 4 月完成了新一轮 6 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超过 20 亿美元。这是过去一年,跨境电商服务商在一级市场拿到的最大一笔钱,在未上市的跨境 SaaS 服务商中,行云估值也已经最高。

投资方也几乎包括了所有关注该领域的基金,由云锋基金领投,凯欣资本、嘉实投资联合领投,天行者资本、波士顿投资、凯思博、未来资产、大华创投、老股东经纬中国、五源资本、元禾辰坤、弘晖资本等跟投。

目前,行云服务了超过 20 万中小商家,以及京东、天猫国际、小红书、得物等平台,在全球 70 多个国家有合作仓库与物流方。通过帮助上游供应商卖货,根据供需情况动态定价,热门商品向下游抽成,冷门商品向上游抽成,抽成比例在 2% 左右,在成立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

这个模式在创立之初并不被看好,当平台规模较小,中小商户单量不大的时候,上游供应商不会给出批发价格,履约成本也难以摊薄。

此前供应链平台做进口的模式是,先从上游供应商批发一批货,由于量足够大,因此能拿到比较便宜的价格,然后再把这批货加价 10%-15% 卖给中小商家,赚差价和商家会员费。凭借此模式,2015 年,进口供应链平台海豚供应链在行业做到了第一。

海豚供应链是什么平台?海豚供应链平台简介

(图:跨境电商的主要流通环节)

但王维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只要能够把平台规模做大,证明了自己的卖货能力,就能吸引来更多的上游供应商,拿到更便宜的货品。

2015 年,他还在中兴通讯任供应链海外事业部总经理,中兴通讯当时也需要给不少淘宝店供货,中国客户要求中兴提供报关、物流、仓储等服务,王维觉得,凭自己在 80 多个国家积累的当地供应商资源,政府关系等,能直接让供应商和中小商家对接,省去中间的层层加价环节。

王维2014年底离职后开始创业,马上开始搭建网站模型,2015年3月成立行云,自己任CEO兼CTO。

他也曾考虑过短视频等创业方向,但发现自己没有互联网大厂背景,连招个有互联网背景的员工都不容易,自己在中兴通讯海外事业部工作近十年,最擅长的还是干海外供应链。

为了招揽第一批中小商家,行云的商品价格也仅高出供应商批发价的 2%(以平台服务费体现),竞争对手则加价 10%-15%。就这样,行云踩中了当时的代购、微商红利,找到了种子用户。

接下来,为了撬动供应商,行云帮助供应商解决了账期长的痛点,此前,下游经销商往往需要 1-3 个月才能支付给上游供应商货款,即所谓账期。

行云的做法是,作为货物监管担保方,用以往交易数据向金融公司证明这批货物大可能可以卖出去,让金融公司借钱给供应商,平台从中小商家收来了货款之后,就还给金融公司,并由供货商支付利息,这样供应商可以尽快周转资金,继续进货,平台也不需要支出资金。

除了帮供应商解决了账期问题之外,抽成少是行云的另一个差异点。成立初期,平台仅向上下游抽成 1% 左右,成立六年后,才涨到 2% 左右。“只要能帮他们把货卖掉,这点钱对他们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王维说。

2

进口供应链的天花板不高

但出海也是个拥挤赛道

目前,行云覆盖了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0 多个品牌,包括花王、LG、兰蔻、Swisse、LAMY 等,SKU 数达到 5 万个,品类也从母婴扩展到了美妆个护、食品保健、潮牌等。

之所以选择将海外大牌进口,而不是将国内产品出口,是因为王维相信进口品牌更有势能,上游供应商更有稀缺性;且进口供应链环节长,涉及跨境物流、申报关税合规等环节,中小商家的难以承担成本。

在国内,已经有义乌小商品市场这种成熟的上游供应商,国内物流、仓储等服务已经有四通一达,供应链平台的生存空间不大。

即使覆盖了如此多品牌,王维也坚持,接下来始终都不会直接面向消费者做平台。行云想做的不是 “从消费者那里赚到更多的钱”,而是 “帮助品牌供应商卖出尽可能多的货”。

在他看来,服务中小商家平台有自身的价值,“To C 就是从消费者的这个大蛋糕里,竖直地切下来一块放到自己的盘子里;而 To B 就是从蛋糕中间拦腰一刀,切下来一层。薄,但是也不少。”

但就进口供应链模式来说,天花板并不高。

据海关数据,2020 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 1.69 万亿元,其中进口 0.57 万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 19.25 万亿元,其中进口 8.6 万亿元,两者区别主要在于征税方式,前者针对个人征收增值税、消费税,后者针对企业或个人征收关税、增值税、消费税。

行云平台的货品主要包括以上两类,2020 年交易额 230 亿元,占进口跨境电商及一般贸易总值约 2.5%,已经是行业第一,行业第二名交易额仅在数十亿元。

京东、天猫国际这样的大商家都在自建供应链。今年天猫国际已经联合菜鸟开通了从海外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直达中国的 1500 条线路,部署的保税仓达 170 万平米。行云这样的供应链平台只是补充。

而大的经销商最主要的销售渠道是天猫、京东等平台旗舰店,其次是线下专柜,通过行云平台触达的中小商家,也只是补充渠道。

其次,行云的跨境模式退货成本较高,中小商家退货后转入行云保税售后仓,申请退回税款,再转回上游供应商。这就意味着行云没办法扩展到服装、生鲜等品类,这类商品没有统一市场标准,款式、规格差异大,因此退货率也高。

行云也意识到了进口的天花板,接下来要做出海,帮助国货品牌走出去,但这是个更拥挤的赛道。阿里国际站、全球速卖通服务大采购商,中小商家超过十年,在国内已经有深厚的供应商资源。本轮融资完成后,行云要在国内组建地推团队和阿里、京东等巨头竞争供应商。

目前行云在海外的独立站,主要服务的还是包括乐天免税店、高岛屋、伊势丹等线下品牌门店,要和 Shopify 争夺更多品牌商和中小商家,行云还需要强化自己的供应链服务。

行云目前调用的都是社会化资源,与全球 70 多个国家的物流公司,170 多个仓库合作,当 Shopify,全球速卖通等巨头也开始集中做供应链服务,这些合作资源都可能会被挖走。

接下来,行云将通过补贴接入更多物流、仓储等服务商,筛选其中的优秀合作商,如果找不到符合要求的合作商,将会考虑自建仓库、承接物流、报税、注册公司等本地服务。

“我们是在修一条从中国通往海外的高速公路,一旦修通,就可以加速跑起来。” 王维说。

声明:本文由网站用户香香发表,超梦电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4月19日 16:02:51
下一篇 2023年4月19日 16:18: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