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流量成本越来越贵,用户留存/复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要想做好这一点,就必须知道什么是留存/复购以及它的实现方法。

一、加强留存/复购的必要性
近些年广告投放渠道价格连年涨,互联网用户红利的结束,流量成本变得越来越贵。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全力将市场部门拉来的每一个用户留下并持续产生转化,挖掘和提升用户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价值,成为了产品的必备技能。 电商转化公式: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留存最直接影响的就是流量成本,并最终影响复购率。 留存不直接等于复购,留存是复购的基础。 假如拉来一个用户成本为150元,获取这个用户后,只有在用户进行消费且消费后的金额扣除成本后利润大于100元,才会有盈利。用户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留存率、复购率的提高,就是在提升产品的盈利能力。 换言之,如果拉来的用户在没有覆盖拉新成本之前流失掉了,流失掉的用户也就直接等于亏损。 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研究发现:企业获得新客户的成本是挽留现有客户的5倍,顾客流失率降低5%,利润增长25%以上;客户留存的重要性是所有企业都认识、认可的。 两个核心指标:留存、复购。二、如何加强用户留存和复购
要加强用户留存,就要先了解留存和复购这两个指标。1.什么是留存与复购
留存的计算 留存可以根据各种维度拆分计算,比如新老用户,就可以划分为新用户留存、老用户留存。根据不同渠道来的用户也可以关系最终留存效果。 留存率=登录用户数/新增用户数*100%(统计周期可以是天、周、月、季度)- 新增用户数:在某个时间段(一般为第一整天)新登录应用的用户数;
- 登录用户数:登录应用后至当前时间,至少登录过一次的用户数;
- 活跃用户数:登录用户数-新增用户数;
- 次日留存率:(当天新增的用户中,在第2天还登录的用户数)/第一天新增总用户数;
- 第3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用户中,在往后的第3天还有登录的用户数)/第一天新增总用户数;
- 第7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的用户中,在往后的第7天还有登录的用户数)/第一天新增总用户数;
- 第30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的用户中,在往后的第30天还有登录的用户数)/第一天新增总用户数;
- 渠道用户留存:不同渠道来源用户按时间划分了解留存率。
- 重复购买数:产生了购买的人中有人再次进行了重复购买;
- 总购买数:产生订单的用户数;
- 次月复购率:上个月生单的用户/上个月生单的用户中这个月继续产生订单的用户;
- 次两月复购率:当月的前两个月生单的用户/当月的前两个月生单的用户中当月继续产生订单的用户;
- 次季度复购率:上季度生单的用户/上季度生单的用户中本季度继续产生订单的用户;
- X单用户复购率:有购买X单的用户/继续进行购买的用户;
2. 会员体系和积分体系
讲到提升留存复购,是一定绕不开会员体系和积分体系的。 会员体系 会员体系是指通过区分用户类型,在普通用户的基础上划分出会员用户,再针对普通用户与会员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亦或优惠上的差异。通过会员体系进行用户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强化这部分用户归属感,乃至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据/资料,进而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和消费习惯,挖掘用户意向需求。 (1)什么产品适合搭建会员体系 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搭建会员体系,或者说在产品早期没有建立用户信任基础时就搭建会员体系。 1)用户已经对产品有一定的认知。会员体系是建立在具有一定用户留存基础之上的。如果本身用户留存就很差,一定不会是因为用户缺少一个会员身份造成。会员只能是在有一定留存的基础上通过会员身份来减少这个用户的流失几率。 2)具备高频次需求特点。例如快消品所涉及的菜米油盐是生活必须,用户会乐意获得会员身份来获得折扣和累积积分抵。但如果是家居类,用户获得会员身份的意愿相比就会弱很多,毕竟,你不知道你下次得到什么时候才会再来。 3)能搭建对用户具有吸引力的会员权益。 4)具备会员精细化运营能力。会员用户等于高价值用户,会有比普通用户大得多的产出,在鼓励更多用户成为会员的基础上,更要对已成为会员的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 (2)会员类型常见可分为以下几种 1)无差别会员:无差别会员也可以称为普世会员,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即可获得会员身份,会员权益无差别。 2)等级会员:根据用户行为数据划分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会员享受权益不同。 3)付费会员:给予付费用户特殊权益。 在一款产品中,几种类型会员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就看需要对用户分群到何种程度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哪类用户可以成为“会员” 根据不同的会员类型筛选用户成为会员的标准各有不同: 1)无差别会员具有普世性,可开放给所有注册用户,无差别会员对用户吸引力较弱,可以努力提升这部分用户向更高等级会员发展。 2)等级会员根据等级划分标准筛选会员,达到标准的即可成为对应等级会员,高等级的会员可发展为付费会员。 3)付费会员面主要面向对象为有付费意愿的高价值会员,相对来说,付费会员对用户留存复购的拉升效果也是最明显的。 积分体系 积分是指针对用户每次的消费行为,商户发放积分进行回馈,而积分又可以换取商户的产品或服务,以此吸引客户循环消费,商户增加收益。正是因为积分可以拿来换取商品或服务,所以积分在某种程度上具备电子货币的特征。但从本质上来说积分体系是一种用户成长体系的营销,也是基于用户忠诚度而言的。 总而言之:要想通过积分来获得用户留存和复购,积分就会产生一定成本。 (1)积分定价 先预设定价,根据这个预设的定价综合产品形态、积分发放量、积分消耗渠道来计算(预估)用户生命周期中最小可获得积分和最大可获得积分,不断调整这个值,最终得出一个成本在可控范围内的定价。 (2)积分回收 没有确定好回收渠道就发放的积分是没有意义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先规划好积分回收渠道,再确定发放量和方式。 积分回收方式常见有以下几种: 1)积分兑换,将积分对等于电子货币来兑换产品或服务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一种积分消耗方式; 2)积分抵扣,用户支持时积分可以抵扣一定金额,也是直接将积分对等于电子货币的一种方式; 3)积分游戏,大转盘、积分抽奖、扭蛋机、开心农场等积分游戏; 4)产品溢价,例如买一台iPad需要3300元,搭配积分可以3000元+300积分;如之前1积分=1分钱,那么在这里1积分=1元,也就是将积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溢价达成营销目的; 5)定期清零,积分定期清零可以督促用户积极消耗积分,也可避免经年累月用户积累巨量积分带来隐患。 (3)积分发放 发放的每一分积分都应该预先计算其成本,没有成本的积分对用户没有意义(没有激励效果)。 积分在发之前必须先将计算好的成本进行预备,如果发行的积分量超过预备量,那么积分就会通货膨胀。所以在发放积分之前一定要计算好积分成本。例如可以拿出利润的1%-2%作为积分的发行成本。 常见的积分发放方式有以下几种: 1)购物积分。用户购物获得积分奖励,获得的积分成为了用户的沉默奖励,用户只有继续进行相应购物才能得以激活,最终就是达成促进用户复购的目的。 2)任务积分。激励用户去完成对平台后续于用户交流有价值的事情,比如添加个人性别信息、个人年龄等等,获得这类信息可提升个性推荐的精准度,也增加了用户在平台留下的沉默成本。 3)奖励积分。当用户达成某个事件后对用户进行积分激励。比如浏览商品、添加购物车等,奖励积分更多是以积分任务的形势存在。 积分发放注意点: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用户花费较长时间获取的积分,在随后的一次交易中就将所有积分消耗殆尽。所以对于用户来说,除了要提供足够的消耗渠道,更要做到获取积分有趣有价值,用户消耗之后才愿意再次主动获取。3. 电商用户成长核心
满足用户成就感、享受特权并从平台中获得利益。 对于用户来说,一个好的用户成长体系能够提升用户的主动活跃,用户也可以从体系中获得成就感、特权等利益。比如天猫的积分可以用来抵扣下次消费,QQ超级会员能让用户享受不一样的尊贵体验等。 对于平台来说,通过用户成长体系可以了解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情况,有助于了解用户的组成情况,可以作为后面精细化运营的基础。同时,成长体系有利于提高用户粘性和忠诚度,促成用户交易、拉新等行为。 总的来说用户成长体系不论对于用户还是平台来说,会是双赢的结果。用户成长体系需要保证用户成长过程中得到相应满足,没有价值的用户成长体系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一个累赘,最终的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
- 行为特征:用户进行的某种行为,如活跃度、购买次数、使用时间、打开频率、某种特定的操作之类的;
- 身份特征:基于用户本身自带的属性,如性别、地区、学历、城市维度、婚育情况等;
- 渠道属性:基于用户来源来判定的属性,常见额渠道有:百度、地推、分众广告等;
- 敏感度属性:基于用户心理的一种属性判断,如价格敏感型,服务敏感型等等。
- 用户支付漏斗;
- 用户开通会员漏斗;
- 用户加购漏斗;
- 用户注册漏斗,等等。



4. 用户触达
用户处于成长阶段时,对产品的认知是模糊的,就需要通过主动对用户的触达来强化用户的记忆。 触达渠道 从触达的场景上,可以分为内部触达和外部触达: (1)外部触达- PUSH:营销信息、物流信息、客服信息、订单信息、积分信息等等。
- 短信:营销信息、物流信息、订单状态变更等。
- 邮件(邮件依然是欧美用户最有效的触达渠道之一):营销信息、客服信息、订单信息等等。
- 微信群、微信公众号、Facebook企业号。
- 广告:分众广告、户外广告、媒体广告。
- 站内信:积分信息、物流信息、营销通知、系统公告、订单状态变更等等。
- 应用内弹框:营销信息,优惠活动等。
三、小结
留存和复购是一款产品的未来,如果用户没有留存和复购,说走就走,轻易流失,则很难给产品或平台创造价值。正因为这个平台的价值和所提供的服务,才会给你这个产品创造所应该得的相关价值和利润。声明:本文由网站用户竹子发表,超梦电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