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是入门容易但做得漂亮不容易的技能,是每个用户体验人员和产品经理都必不可少的方法, 如何从用户场景和产品经营的视角来开展竞品分析?一起来探讨下。

一、以“人”为本的场景分析——你不懂我,凭什么要求我懂你?
你若不懂得用户需要什么?凭什么要求用户懂你在传递什么? 做不好的产品大部分源自于不懂用户,不从用户这个端口去下钻。 用户对你的产品没有深度交集的原因一般有三个:- 没有get到用户的利益/兴趣点,吸引失败;
- 交互过程中的体验不友好,用户中途产生了放弃;
- 用户自身没有需求驱动——没有100分的产品,如果把前面两点做到位了,相信体验一定不会糟糕。
二、重思路,求结论——六个不可取原则
竞品分析的方法论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打算把方法论放到最后写,思路先行。- 拿起PPT就开始截图的行为不可取。
- 竞对的都是最好的认知不可取。
- 只截图不分析的方式不可取。
- 只分析无结论的方式不可取。
- 只下结论没有计划的方式不可取。
- 有计划没重点的方案不可取。
三、竞品分析需要有持续的业务/行业认知积累
这里尤其想说学习的重要性,主观学习的重要性:- 每天花10分钟快阅各类资讯,必读的有:行业动态、国内外资讯、新业态、国家政策;
- 每天花10-30分钟去体验/了解你的竞对;
- 每天花30-60分钟去看看消费者对你的吐槽;
- 每天问自己一遍,今天你是否比昨天进步了?
四、浅入深出的竞品分析
主要的流程如下:(黄色标记部分为重点难点)
1. 确定调研目标
万事开头难,竞品分析恰恰相反,是开头容易,越开展越难。核心的目标其实就是为了自身产品提升去寻找机会点,竞品分析是需求获取的渠道之一。 挖掘机会这里重点讲一下,就是有一个误区需要纠正“竞品都是好的”这中思维千万不可以有,竞品也有很多缺陷要你去挖掘发现,并且,竞品的缺陷恰恰是你的机会点。2. 选择竞品
这里的重点是:选什么竞品?为什么选择他? 关于选什么竞品? ——一般竞品数量3-5个之间,本品+核心竞对1-2个,还可以补充的是异业或者行业内做的比较优秀的产品。 为什么选择他? ——就是选择标准的衡量,通常可以根据一些百度指数、行业排名、业务相似程度来确定竞品。3. 场景化竞品
以用户为中心的前提是清楚地知道用户的需求。 从需求出发,以触点为重点,以实现产品目标为导向,输出竞品分析的场景——场景简单翻译为“用户动线”。 如果要对评价的产品做一份竞品分析,你应该从什么场景开始呢? ——围绕用户场景,带入用户视角,以看评价的场景为例,可以很轻松通过用户触点抽出用户看评价时最关注的信息:有评价&有高质量的评价;围绕这2个核心关注点,再去看本品/竞品做的如何。这样看起来,问题洞察是不是一点也不难。

4. 输出结论
前面做了很多事情,但我常常形容为草稿纸。竞品分析的过程是学习跟自查的过程,通过这样系统的学习及思考,必须要输出结论的。 然而在输出结论的时候,你必须借助更多的信息来论证你的结论或者你的猜测:数据、用户需求、经营目标等。 所以,如果把竞品分析理解为“截图贴图”,说明还处在入门级产品经理阶段,充其量算试用期。5. 宣讲报告
其实这里对宣讲人要求特别高,因为做竞品分析的人是沉浸式的。他自己非常清楚各种模块怎么怎么做的,但如果拿着PPT就长篇大论起来,听的人会非常累。 宣讲核心:- 陈述清晰的竞品目标,思路,结构;
- 差异点/你的结论/你结论的原因依据;
- 你的方案与计划。
五、基于竞品分析的延伸
产品都有极强的生命周期管理,从产品规划到上线运营的全流程,需要持续对行业动态、产品体验、价值去分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卓越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是提升裂变的一个过程,验证成败的关键即是用户体量和优质用户量了。 该方法主要是从产品体验的角度来讲竞品分析,实际工作中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市场营销、产品运营等角色,运用此方法分析竞品体验,在竞品的选择及分析决策中关注的点会有差异,大的分析思路是一致的。声明:本文由网站用户竹子发表,超梦电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